
联系人:王经理
电话:8888-8888-888
传真:
手机:18888888888
邮箱:
“侯耀华称师弟”“老前辈装怀孕拒出席”“拜师变收徒”——2025年5月18日,63岁的相声演员杨议在天津举办了名为“收徒仪式”的活动,然而,由于侯耀华的缺席、同行的冷眼旁观和流程的戏剧性改动,这场原本旨在彰显“侯门正统”的仪式,最终沦为了网友口中的“自嗨盛宴”,也揭开了相声界辈分混乱、利益博弈和人情冷暖的面纱。
杨议出生于相声世家,父亲杨少华是天津的相声名家。尽管如此,由于早年未正式拜师,杨议始终被贴上“海清”标签(没有师承)。尽管凭借《杨光的快乐生活》成名,但“根不正苗不红”的质疑始终未曾消散。2024年,杨议尝试通过侯耀华代替父亲收徒,顺势拜入侯宝林门下,但因仪式的简单以及同行的强烈反对,这一计划陷入了僵局。
侯耀华曾高调表示“杨议拜师我说了算”,甚至威胁要“清理门户”以回应反对者。然而,在收徒仪式当天,侯耀华仅通过视频发来贺电,称杨议为“师弟”,这种混乱的辈分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嘲笑。更有报道称,两人因为直播分账问题关系破裂,网友甚至表示:“这哪是力挺,简直是甩锅!”
面对无法拜师的局面,杨议在仪式上宣布“自立门户”,成立了“杨光文明相声社”,并邀请了94岁的父亲杨少华站台助阵。然而,现场没有相声界的重量级人物捧场,只有《杨光》剧组的演员和一些不知名的同行,网友纷纷嘲笑这是“自封山头的草台班子”。知情人士透露,这一举动实则是为了通过直播带货引流的权宜之计。
天津相声圈流传着“怀孕梗”——多位前辈以“怀孕不便下楼”的荒诞理由拒绝出席仪式,直指杨议的拜师举动“不合规矩”。传统派认为,代父收徒需要引、保、代三师见证,而杨议仅仅通过三鞠躬就草草了事,显得极为轻率。更有人调侃道:“如果侯宝林在世,估计会气活过来!”
如果杨议成功拜入侯宝林门下,他将与马季同辈,姜昆、冯巩等人则需要称他为“师叔”。这一辈分错乱引发了主流与非主流相声圈的敏感反应。虽然郭德纲未公开发声,但他的弟子郑好曾暗讽杨议“借侯门热度”,双方早已积怨深厚。
杨议凭借直播带货积累了大量人气,但因频繁卖货、作品匮乏而被批评“不务正业”。此次收徒被认为是为了“借仪式敛财”,若14名徒弟每人收费10万,杨议可获得140万收入。网友调侃道:“这不是收徒,简直是收‘韭菜’!”
94岁的杨少华被扶上台,眼神空洞、动作缓慢,但还是被迫与儿子一同“表演”。当直播间礼物飞屏时,他鞠躬致谢的画面引发争议:“拿老父亲赚流量,心里不痛吗?”
杨少华终其一生坚守小剧场,而杨议则转向了影视和直播。父子俩的艺术道路迥异,反映了传统相声在流量时代的尴尬。网友感叹道:“杨少华的艺术风骨,最终败给了儿子的生意经。”
杨议的“师承焦虑”让人联想到普通职场中那些拼命业绩却最终输给“关系户”的无奈。他的挣扎与自救,折射出一种“中年逆袭”的渴望和无力感。
从代父收徒到自立门户,杨议的每一步都被认为是“投机取巧”。这种情绪背后,是公众对“捷径文化”的强烈反感。
这场闹剧的根本问题,正是相声艺术在商业化冲击下的身份迷失。当“辈分”被“流量”所取代,“作品”败给“热搜”,谁能坚守相声的真正精髓?
杨议的收徒仪式,仿佛是一面镜子,映射出了相声界的种种乱象——辈分混乱、利益纠葛、传承危机。当传统艺术沦为流量博弈的工具时,我们或许该反思:究竟是观众抛弃了相声,还是相声抛弃了自己?